close
要追溯電腦的發明,可以由中國古時開始說起,古時人類發明算盤去處理一些數據,利用撥弄算珠的方法,人們無需進行心算,通過固定的口訣就可以將答案計算出來。這種被稱為『計算與邏輯運算』的運作概念傳入西方後,被美國人加以發揚光大。直到十六世紀,發明了一部可協助處理乘數等較為複雜數學算式的機械,被稱為『棋盤計算器』,但這時期只屬於純計算的階段,要到十九世紀才有急速的發展。到了一九四三年,由美國人"侯活"先生及其同伴努力下發明了一部名為『ASCCMarkI』的可執行程式電腦。不只局限於計算繁雜的算式;並且可作簡單的邏輯判斷,不過這部『電腦』未能普及應用,因為它的體積有51呎長,重逾5噸,開關掣也超過60組,差不多有一間房間般大,又怎可在家中使用呢!其後,由於真空管的發明,另一部可執行程式電腦『ENIAC』經美國軍方撥資研究下,以真空管取代機械操作,將所有部份都完全電子化,使用多達17,468支真空管而成,其作用與現今CPU中的半導體相若,這也是『家庭式』電腦時期的重要標誌。基於『半導體』的發展,到了一九七二年,第一部真正的個人電腦誕生了。所使用的微處理器內包含了2,300個『電晶體』,可以一秒內執行60,000個指令,體積也縮小很多。而世界各國也隨著『半導體』及『電晶體』的發展去開拓電腦史上新的一頁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