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我幫你好了!!DVD的特點:更好的聲音與畫質筆者在唸中學時,CD隨身聽才正開始流行,一部普通的愛華要四五千塊錢。那時有一位家財萬貫的同學,整天掛著一個CD隨身聽。但是一陣子後,就發現他很少聽了。問他是否已經不感新鮮,他說當然不是,不過他聽說CD隨身聽若是以大音量用耳機聽久了,會對聽力造成傷害。為什麼一樣用耳機聽,錄音帶就沒事,CD就有事?因為傳統錄音帶的動態範圍、高低頻延伸都遠遜於CD,換句話說,CD能錄進更高的高音、更低的低音、更明顯的強弱對比,額外加上更長的播放時間。當然,CD就是這樣擊敗LP與錄音帶的。話說回來,DVD又比CD好在哪裡?答案是DVD能錄進比CD更高的高音、更低的低音、更鮮明的強弱對比,再加上更長的播放時間─這不就是當年CD搞垮傳統播放軟體的優勢嗎?一時之間,DVD的出現讓我輩收藏者渾身顫抖了;是否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要放棄CD而去擁抱DVD?雖然不願意,但是看來已經是既定的事實。至於畫質呢?這一點寫再多也沒用,請直接到電器行欣賞一下吧,保證VCD會被打得體無完膚。高密度取樣許多人會問所謂的CD標準規格:16bit、44.1KHz究竟是什麼意思?16bit意味著量化程度為2的16次方,也就是65536;而44.1KHz則代表著取樣頻率。換句話說,量化程度越高,就會有越接近原來聲音的可能,同樣的,取樣頻率越高,也有同樣的效果。這也就是為何在五、六年前曾出現許多20bit、24bit的錄音,號稱擁有更豐富細節的原因。DVD在這方面遠遠將CD拋在後面。因為無論當初錄音時的取樣規格為何,CD機器播放仍是制式的規格,取樣頻率仍是44.1KHz。但是DVD的聲音標準規格是24bit、96KHz,若是用乘法來估算,在同樣時間、同樣長度的錄音之中,DVD所能收錄的訊號量將會是CD的3.27倍。這意味著若是24bit/96KHz的錄音實現,CD在訊號量的收錄上絕對會被DVD三振出局。恐怖的超大容量記得剛上大學時,買了一顆容量為120MB的硬碟,當時的價格是一萬元台幣。過了一年,CD-Rom流行起來,容量是640MB~650MB(以74分鐘而言)。從軍報國兩年回來,當年買一萬元的硬碟賣了五百元,買了一顆2.1GB的硬碟,也是一萬元,容量是當年120MB的九倍大。談這些硬碟容量作啥?因為隨便一張最基本的DVD而言,至少都有4.7GB的容量。最大呢?可達17GB,比我的2.1GB硬碟多出七倍還有剩下。4.7GB的容量有多大?若是以一個中文字佔2byte來算,4.7GB足可儲存2,523,293,286個字,也就是25億2千多萬字─一期CDHi的內容也不過廿萬字,一張最普通的DVD可以保存CDHi足足12,600期的文字資料(那應該是民國1136年的12月號),實在恐怖到驚人。DVD依容量可分為四種類型,單面單層的4.7GB、單面雙層的8.5GB、雙面單層的9.4GB、以及雙面雙層的17GB。以單面單層而論,若光是收錄聲音訊號,可以連續播放大約550分鐘,也就是九個多小時。換句話說,只要一張單面雙層或是雙面單層的DVD,就足夠將全套《尼布龍根的指環》完整的收錄在一片裡面,完全不被分割。從八十年前的SP一面只能錄5分鐘,進步到一面能夠錄九個小時,說明了人類科技的進步有多麼神速。互動的多媒體功能就光是錄音時間增長而已嗎?當然不是,精采的還在後面呢。DVD原本的用途就是要用來作為影像播放使用的,以普通的單面單層DVD來說,足夠放入兩小時長度的電影,外加八種語文字幕,再外加八種語言配音。很驚人嗎?還不只是這樣而已。DVD還有選單功能,一般廠商都會將影片的相關資料,如劇情大綱、演員背景等等也一併收錄進去。當年CD最大的方便─直接尋軌功能,DVD當然有,而且在選單還可製作每一軌(Track)的說明。這些都是CD或VCD所無法達到的。除了上述的八種字幕、八國語言之外,DVD還可選擇三種播放角度(假如有提供)。筆者曾經看過一張介紹日本鐵道之旅的DVD,攝影師用三架攝影機同時錄製,一部在火車頭、另外兩部一左一右。在觀賞時要選哪一個角度隨使用者高興。有了多語言與多角度的功能,聰明的設計人員就將這些功能組合起來,變成功能豐富的多媒體。就拿電影來說,假如事先錄好各種不同的結局,那麼當情節進行到某個關鍵時刻時,設計者就加入一個分歧點,讓使用者任意選擇,然後引導進入不同的結局。這絕對不是天方夜譚,因為實際的產品已經在市面上出現了。在日本也出現車用日本全國地圖、路線圖,聽說連哪裡有公用電話亭都詳細登錄其中。高相容度現在困擾來了:假如換成DVDPlayer之後,原來的CD、VCD要怎麼辦?淘汰嗎?針對這個問題,絕大部分廠商的硬體產品都能相容。基本上有兩種作法,第一種是改變雷射頭的波長,讓雷射頭可以讀取DVD與CD的format;另一種是用兩顆不同的雷射頭與伺服線路,視放入的軟體格式,決定用哪一顆雷射頭讀取。兩種作法雖然不同,但是結果卻一樣,那就是CD、VCD、DVD都可以用(有少數器材不支援VCD播放)。更甚者,目前也有連LD都包括在內的四合一豪華機種。「一機多用」帶來了最大的方便性,而且舊有的軟體不必被淘汰,相對於LP或錄音帶進展為CD所必需的淘汰實在是太幸福了。雖然DVDPlayer「什麼都吃」,但是DVD的軟、硬體卻分為三區,依地區特性,不同分區的硬體彼此之間並不相容。但是這個限制對國內的電子技術而言根本是小問題,有的店家甚至宣稱修改為全區只要五分鐘便可完成,因此這個問題可以當作不存在。更長久的保存期限雖然CD在發行之初便號稱是金湯不壞,可以「永久」或「半永久」保存(奇怪,這麼多年還是搞不懂「半永久」到底是什麼意思?),但是實際上年齡在十歲以上的CD都有老化的危險,有的甚至已經壽終正寢。這是因為早期的CD片設計較為粗糙,接觸空氣的面積較多,造成氧化;另一方面也因為台灣的海島氣候,讓CD的材質更容易氧化。與CD比起來,DVD的「結構」較為完善,外圈內圈都有留下保護層以免直接接觸空氣。當然,這也意味著DVD能有更長的保存期限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yoyo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